echo ''; echo ''; echo ''; 玩彩网官网入口网址



玩彩网官网入口网址

 
 
  首页 > 党群天地
科学发展观简报十
作者: | 阅读 4637 次 | 2009年11月17日 10:01 | 字体 [大] [小]




流动的爱  温馨的家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推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徐州市和平桥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老校,随着徐州宣武商圈确立,和平桥中心小学所在地立属宣武商圈内,生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为了解决学校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学校想尽了办法,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以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孩子受教育问题,得到了社会及家长们的认可。近年来,学校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上走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之路。2008年被评为徐州市农民工、流动子女先进单位,得到嘉奖,省市妇联和相关单位对和平桥小学在流动人口子女问题的解决方法上给予高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200911月将徐州市流动子女“快乐儿童家园”试点工作放在了和平桥小学,市妇联,和平桥小学党支部、大队部和建南社区三家单位联合起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在和平桥小学这个快乐家园中一定会茁壮成长。

一、建立流动儿童信息库,进行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学校组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对流动人口子女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进行调查,并依据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统计、分类;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建立“在校流动人口子女基本情况”数据库。并对个别特殊的流动学生(一般是流动人口子女中的问题学生、或虽然成绩优秀但存在某种问题倾向性的学生),每班确定35人进行个案跟踪,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二、关注流动学生的个性心理,构建爱心网络,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由于流动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不够,容易使他们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他们安心在校学习。

  1、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爱心网络,给流动学生以集体的温暖。

 近两年来,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骨干教师与流动学生结对子、交朋友的“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在生活上关心、日常行为上指导,在学习上帮助,使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的信念,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一视同仁的关爱,激励他们积极进取,为学校、为班级争光,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教师经常以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疏导工作。开办心理咨询室,进行有关心理问题的诊治与疏通,经常与流动学生的家庭取得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减少流动学生中“问题孩子”产生的机率,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三、关注流动学生的学习自信,用激励促进取,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38%的流动学生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或自我封闭的个性特点,学习积极性不强,缺乏进取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关注他们的同时,发掘他们的优点,以成功激励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实施“激励—成功”的关爱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没有人不期盼得到尊重、得到爱、获得最大的成功,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对于流动学生来说更为迫切。我们也只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努力地学习,才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施“表扬金卡”的激励机制是我们激励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流动学生群体,捕捉学生进步的点点滴滴,及时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把闪光点记录在卡上,并让学生带回家,从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倡导“我能行”的教育模式,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流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在对流动人口子女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举办“流动学生”个性特长展示会的方法,开辟“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的学校个性展示擂台和班级个性展示擂台,让更多的流动学生参与进来,以达到张扬个性,实现自我的目的。同时,我们还通过“树典型、学榜样”活动,发现流动学生中的特长生,以榜样的力量促使流动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激发流动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

3、在学科教学中关注流动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由于流动学生的流动性特点,他们在学业上一般基础比较差,学科成绩平平。这更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教师经常采取成立“帮困对子”的方法,来提高流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同时,对学业成绩优秀的流动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树为学习的榜样,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四、关注流动学生的行为规范,强化养成教育,让他们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当我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关注到流动学生群体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他们作为我们学校的普通学生来接受了,我们已经把他们作为学校的主人了。于是我们就——

 1、让流动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我能行”“八不准”行为规范教育签名系列活动及“星级行为规范标兵”活动。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为此,我们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和小学生一日常规进行细化,分二段各五个星级指标,每个星级指标又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生活、学习的行为指标,能自觉遵守并经评比合格者在胸卡上加星,星的多少可见其行为规范的达成度。利用学生的天性渴望获得成功和好胜心理来刺激他们,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让小学生明确一日学习生活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通过签名教育活动,思想上的约束和同学的监督,使学生“相信自己行,努力才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在小学生中间形成“行为规范”监督网,以班级为单位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找出成绩与差距,不断践行,不断进步,经过持久不懈的训练,从“他律”逐步转向“自律”,从而达到自信、自律、自强。

 2、诵读经典,浸润生命。

学校还面向流动儿童学生精心组织开设了校本课程《从经典出发》。并安排每周2节诵读课和每周五下午的诵读展示活动。通过诵读《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启发学生心智,规范学生行为,进一步拓宽了流动儿童教育的内容和空间,为提高流动儿童生态道德修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评选十佳阳光学子。

我校对待流动人口的子女更是给予了关怀与照顾,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使流动儿童在我校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每年六一节,我校在流动人口的子女中开展“阳光学子”的评选活动,目的是激励全校学生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此项活动我们邀请家长参与,使学校、家长、学生有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今年的六一节,我们还为“六一”儿童节出生的流动儿童二(1)班的陆一安、陈一鸣、三(2)班的陈童儿过了一个集体的生日,让他们感受的集体的温暖。本次活动,《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彭城晚报》相继进行了报道,并且在531的《徐州新闻》、61的《徐州夜新闻》播出。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家校”互动,实现双向整体育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整体育人目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流动儿童父母、长辈言传身教是薄弱的,再加之他们的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更有部分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的,外来儿童所得到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他们基本得不到父母悉心调教和关怀是显而易见的。
   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说,学校应该首先改善和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素质,帮助其如何使用正确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帮助其加强教育意识,而并不是信奉以棍棒下面出孝子不管任其自由发展方式教育子女,让家长主动担任起家庭和家长责任,自觉履行好家庭教育义务,从而真正达到流动儿童家庭环境改善,为此,我校积极与家长在一起沟通中参与管理:
     1.为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理论水平,不断转变传统守旧的育儿思想。

我们经常组织家长参加专家教授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优秀家长介绍教子心得,交流教子经验,每月定期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内容丰富,参考价值高,为家长形成现代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努力搭建平台。我们会不定点、不定期、不定范围召开家长集会,改变过去教师讲、家长听或诉苦会、告状会的做法,教师与家长愉快聊天,聊孩子优点、兴趣、特点、不足,共商如何让其发扬长处,克服短处。
     2.编印《成长手册》。

打开《成长手册》第一页,就是老师与同班同学对这一孩子优点赞扬的一条又一条的累积,每一例最前端夸张的微笑表情符也被老师和同学涂成了醒目的红色。随着孩子的闪光点愈来愈多被挖掘出来,随着孩子为同班同学为学校所做的实事、好事越来越多,里面的微笑表情符也就越发鲜艳跳跃了!《成长手册》里还包含了一个老师、家长、学生之间都可以随时随地书写的对话框。从里面经常可以翻阅出如下或者更有意味的对白: 语文教师——请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家长——我们回家已经10点半了,孩子早就睡着了。 学生——老师,我不会做的作业没有完成,(后面还加了一个难过的表情符)。 班主任——父母不在,能够生活自理,棒!  数学老师——昨天的家庭作业错题太多,请家长督促改正    家长——谢谢老师!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做对做错,我们有时也看不懂,不能辅导孩子,不过,我们会督促孩子把字写得端正、整洁。数学教师——今天,孩子上课时最先举手回答出了一道难题!(画了一个竖着大拇指的表情符) …… 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愉悦、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中,《成长手册》变成了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枢纽,特别是外来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催化剂!

  六、加强与社区的共建工作,创造流动儿童教育的大环境

  1、建立社区流动儿童的“爱心书屋”

  去年,我校与建南社区合作,调拨7000余册图书,建立了社区流动儿童的“爱心书屋”,为流动儿童在假期中提供了阅读的环境,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徐州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2、开展“温情端午:社区为学校流动儿童包粽子”送温暖活动。

今年522日,我校和建南社区开展“温情端午:社区为学校流动儿童包粽子” 送温暖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厚重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通过端午节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我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较多,很多学生在端午节期间不能和家人团聚,建南社区的老党员和青年志愿者走进我校,和我校的外来务工子女一起共度端午佳节,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使孩子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活动中,记者进行了采访,本次活动反响强烈,523的《新闻直通车》、《徐州夜新闻》播出活动的过程,《徐州日报》、《都市晨报》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学校教育问题,更是应该让全社会来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教育问题。但学校作为教育主要机构,要勇于挑起自己的责任,在自身观念和方法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改进,一定是能切实解决一些问题的。我们学校对流动儿童实施关爱教育尝试,在一定程度改变了本学区外来儿童教育旧况,确保了他们与城市孩子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其尽快融入了当地社会,为创造和谐社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曾经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当总理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在黑板上写下:“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总理指出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全社会都在关注、帮助流动儿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都能真正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今后,我们将极力探索,努力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借鉴

                


| 最后更新:2009-11-17 | 打印 | 关闭

  子栏目导航
  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 站内搜索 | 电子图书 | 管理网站
 
徐州市和平桥中心小学 Build By 徐州市和平桥中心小学
办公室:(0516)83825030 苏ICP备61100545号 玩彩网官网入口网址: sn967344@163.com
玩彩网官网入口网址